close


實際爬山日期為108/12/01(星期日)。

逐鹿山,卡保山,是北部有名的中級山,雖然知名度不及北插天山,但因為不用申請入山證,隨時想去就可以去,算是不用看公家單位臉色的一個好選擇。

逐鹿山位於新北市烏來區、三峽區的交界,高1,414公尺,據說早年有不鏽鋼基石,但目前已遺失。

卡保山位於新北市烏來區、三峽區的交界,高1,582公尺,山勢峻拔,遠望如奇峰突起,從某些角度看有如金字塔型的山峰。

據說逐鹿山山名的由來,是以前泰雅獵人上山打獵時,在現今「美鹿山」的山頭,發現一群美麗的山鹿,追逐到某山頭後,獵人們發現這群山鹿都很壯大肥碩,高於腰際,於是將該山頭命名為「高腰山」,隨後追到了「拔刀爾山」,取下頭上戴的藤帽子置於山頂為記號,告訴後面的同伴,指著追逐山鹿的方向,就是現今「逐鹿山」。

聽到此傳說,我第一個反應便是噗哧一笑,拔刀爾山和逐鹿山,相距多遠啊?5公里耶,兩山中間滿滿都是樹,即使這些山鹿比腰還高,但也沒也比樹還高吧,那麼在拔刀爾山的獵人,是如何能看到山鹿彼時正停留在逐鹿山上呢?更別說原本在美鹿山時,還可以看到山鹿,表示相距不遠,結果追到拔刀爾山時,人家山鹿都跑到5公里外遠的逐鹿山了,愈追愈遠,那還要追嗎?


...所以,還是當作美麗的傳說就好,不用當真,哈。

逐鹿山、卡保山等插天山系的山,天氣好時,在我家(板橋)頂樓就可以看到他們,只是多數時候,這些座山都是籠罩在雲霧當中。


↑在我家頂樓,用peakfinder看的視角。


↑在我家頂樓,實際看出去的視角。


↑拉近一點看,可以看出遠處的山實際上有分成三層,最近一層是五城山、天上山,這是土城附近的山,高度約400多公尺,第二層是熊空山等山,高度約900多公尺,第三層才是逐鹿山、卡保山、樂佩山、北插天山等山,高度在1,500~1,700公尺左右。

所以這次,在連著好幾天的陰雨之後,看到山上好不容易放晴,便趁著星期日(108/12/01)去走走逐鹿山、卡保山O形。


↑今天走的O形路線,順時針方向。


↑用手機app記錄的時間以及距離。


↑7點多些到達鐘聲山莊停車場,停好車,吃個漢堡,整理行裝,7:45,從鐘聲山莊停車場出發。


↑右邊往雲森瀑布,左邊產業道路,取左。


↑指標寫會有兩個登山口。


↑前方就是第一登山口,不取。


↑續行產業道路,到第二登山口了,右手邊。


↑面對的是獸徑一般的小路,指標寫往逐鹿山,1,200m高度有水源。


↑接下來就是這樣的路了。


↑之前有做功課,知道這山區螞蝗甚多,我長褲雨鞋早包的密密麻麻,所以沒被螞蝗上身,萬幸,但是卻另外被沒預期到的...超多的蜘蛛網...給打敗,沿路必須一直揮舞登山杖,清理不易看見的蜘蛛網,即使如此,登山杖都不做登山用途了,還是不免被漏網的蜘蛛絲給黏上臉或手臂,每被黏到,就要停下腳步清理一下,沒辦法,我有潔癖,我無法忍受當...失敗的人...(Spiderman)。


↑有倒木。


↑從左前過來90度轉彎,可以看到此時坡度還不陡。


↑一樣,從左前過來迴轉,接著路就稍陡些了。


↑又有倒木。


↑直接跨過樹的板根。


↑又有倒木,稍微高一點,但還可以跨過。




↑這裡可能是前面的標示牌說的1,200m的優質水源,但不確定,在這裡洗手洗臉,因為手臂和臉「都」已經沾滿蜘蛛絲了。


↑用iphone 11的廣角模式再照一次。


↑10:05,到逐鹿山了。




↑逐鹿山,1,414公尺。


↑另有路通往拔刀爾山、加九嶺鞍部。


↑逐鹿山山頂就這麼小一塊,沒有視野,也沒三角點。


↑用iphone 11的廣角模式再照一次。


↑往卡保山前進(事後來看,此時才是挑戰的開始)。


↑下坡途中,忽然感覺到和卡保山的距離好像比想像中的還遠一些。
註:逐鹿山與卡保山之間大約有3、4個假山頭,上上下下,大致上是下降150公尺,再爬升300公尺。


↑用peakfinder看一下前方的山頭大概是哪些山。


↑再往前走一些,換個位置,看到沒,還有樂佩山、塔開山=北插天山,南插天山等。


↑如果不用peakfinder辨識的話,認的出來嗎?


↑到叉路口,有路通往雲森瀑布。
註:最終我是要往那裡沒錯,但還不是現在。


↑現在還是要先往卡保山。


↑回望來路。


↑現在開始是泥濘路加陡坡。
註:在這附近遇到一位當日僅見的山友,從對向卡保山下來,他看到我似乎有些訝異,但我想他的訝異應不會少於我,只是我外表鎮定,看不出來,原想跟他攀談一下,但他好像很疲憊不想講話,所以打聲招呼之後就此別過。


↑一葉蘭大岩壁。


↑又開始陡坡,應該有80度吧,繩子濕且沾滿泥巴,只是照片看不出來而已。


↑12:30,卡保山,1,582公尺,
剛剛上來的陡坡爬的有點累,但終於還是到了。


↑山頂面積比逐鹿山山頂稍大些,有三角點。


↑有三角點和「山」字森林三角點,但我不知這兩種三角點的差別在哪裡。


↑用peakfinder看一下在卡保山頂可以看到哪些山。


↑往另外一個方向看。


↑當然也要自拍一下了。
在此休息,照相,喝水,吃漢堡,我爬山習慣帶一罐裝有冰可樂的保溫瓶,在登頂後喝上一罐冰可樂,真是大樂,太舒暢了,用這個作為對自己的犒賞,很棒。


↑要離開卡保山頂了,再回頭照一次。




↑已經離開卡保山的下山途中,眼見遠方雲層逐漸接近。


↑來到卡保山樂佩山稜線岔路,左邊路往樂佩山,右邊陡下路往雲森瀑布,我,自然是往右陡下了,開始一段連續一千多公尺的陡下坡。
想起之前從桃山下山,也是一千多公尺的陡下坡,知道會有些硬,但應可勝任,只是沒想到桃山(那天)可沒有如此泥濘的路,終於,我還是因為濕滑沒踩穩跌了兩跤,此時不只雨鞋被泥漿包膜,整個褲子也被包膜了,還好人是沒怎樣,但既得到教訓,怎能不學乖,所以開始一步一腳印,踏穩了才邁下一步,才沒有再跌第三跤。


↑來到與木炭古道的岔路口。
註:這個木炭古道更少人走,路徑更不清,很不建議走。
謎之音:你怎麼知道難走?
蛤,我以前走過啊,吃過虧了...




↑來到一處空地,地上鋪滿楓紅落葉,可是看四周樹上樹葉卻還是綠的,心想這些楓紅葉不知是從哪裡掉下來。
叫人欣喜的,是泥濘的道路到此也終於轉乾了,1,000公尺的高度,大概是分界點。


↑環繞四周看了一下,才知道可能是到水源地了,即中坑溪源頭。
註:可是網路上記載水源地高度950公尺,但此處高度還有1,000~1,050公尺,所以不敢確定。


↑用廣角模式再照一次。


↑離開水源地,路上還是有很多倒木,但這個倒木比較粗大,我是沒本事從上面一躍而過,但倒木下方空間又比較小,有點為難,最後我簡直是用爬的才過去。


↑這邊的下坡路忽然變寬了。




↑森山瀑布,沒有照的很好,沒看到瀑布。




↑15:40,雲心瀑布,650公尺。


↑用廣角模式再照一次。

雲森瀑布是「雲心」、「森山」兩個瀑布的共稱,「森山」瀑布在上,雲心瀑布在下,可是雲心瀑布水簾幕高10餘公尺,共兩層,較為壯觀,森山瀑布高度僅數公尺,氣勢小多了。
依我感覺,如果僅是來看瀑布,非志在爬山的話,則到雲心瀑布就可以了,不必再往上到森山瀑布,因為雲心瀑布上到森山瀑布這段路有些陡,對不常運動的人來講可能會有些累。


↑在空中俯瞰雲森瀑布。


↑16:12,回到鐘聲山莊停車場。


↑回家一看,雨鞋已慘不忍睹。
(奇怪,iphone照相好像有美化效果,這雨鞋其實很髒的,怎麼照片看起來卻沒很髒...)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齊昂妮 的頭像
    齊昂妮

    鄉雲心渺渺,山中獨寂寥

    齊昂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